镕盛配资 早读|坞内起浮!“爱达·花城号”建造进入下半场
昨天镕盛配资,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·花城号”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坞内起浮。至此,该邮轮正式从结构和舾装建造的“上半场”,转入内装和系统完工调试的“下半场”。
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相关负责人介绍,二号船“爱达·花城号”不是首制船“爱达·魔都号”的简单复制,而是在空间设计与邮轮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。
“爱达·花城号”总吨位较“爱达·魔都号”增加0.64万吨,达14.19万吨;总长增加17.4米镕盛配资,达341米。邮轮内部的中庭、商店、水上乐园等区域都进行了结构及体验上的优化:巴伐利亚套房的面积增加47%,最大套房面积相比扩大了一倍,房间体感更舒展;商店面积增加至1524平方米,位置集中至中庭区域,更好满足乘客一站式购物需求;水上乐园面积扩大近50%,并增设小型观光环形梯,方便乘客拍照打卡;餐饮区增设一间啤酒餐厅,为乘客提供海上“啤酒精酿”的畅饮体验……
据悉,“爱达·花城号”计划于2026年底交付,并在广州南沙开启国际航线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爱达·花城号”设计建造总周期预计较“爱达·魔都号”缩短8个月。其中镕盛配资,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实现首次起浮这一节点的用时缩短1个月。“在建造用时减少的同时,邮轮的完整性大幅提高,目前二号船整体进度超过70%,比首制船同期提升12%。”外高桥造船邮轮项目部部长助理张强说。
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、大型邮轮项目总建造师周琦介绍,外高桥建造依靠后发优势,全力推动的数字化设计建造体系,是效率提升关键因素之一。
造一艘大型邮轮极为复杂,高峰期一天内有4000多位工人上船同步作业,包括外高桥造船的工人和数量众多的供应商施工人员。如何让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快速理解图纸的内容?为此,外高桥开发了三维建模软件,将平面的图纸立体化,让施工班组能直观了解内部施工的要求。
同时,通过引入AR技术,施工人员在现场即可通过平板电脑、手机或AR眼镜直接查看模型,并与现场实景进行比对。这些技术,不仅提高施工完整性检查效率,还能提升生产进度管理成效,实现现场与设计部门的无缝衔接。
外高桥造船邮轮项目副经理、内装经理吴晓源告诉记者,本土供应链的发展是国产大邮轮建造效率提升的另一重要原因。
国产大邮轮项目启动以来镕盛配资,外高桥造船积极培育本土供应链体系,一边邀请海外企业落户上海,一边发掘国内符合条件的供应商。其中,“爱达·花城号”阳台工程包、升降娱乐系统等供应商已完成国产化替代,整体国产化率较首制船提升近5个百分点。
嗨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金领速配 五粮液营收接近900亿,十年增长步履坚定
- 下一篇:没有了